凉山新闻联播 | 德昌:开展食用农产品监督抽检
直到今天,这种情况还不同程度存在于传统银行业。
这已被世界三次科技革命和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实践所证明。综合上述各种因素的作用,可以预见,西方国家的经济现在已进入新一轮的经济回升阶段,这一阶段势必会延续一段时间,但在这一回升阶段里,特别是在最初的几年里,西方经济的回升速度将不会太快。
日本现在年GNP已高达3.7万亿美元,如能长期保持3%这样的增长速度也是很可观的。大规模军备竞赛的缓和则要求一些国家进行一定的产业结构的调整。在这样情况下,美国经济年均增长率达到3%,不能按传统看法,认为美国经济仍是低速增长。据联邦统计局和六大经研所计算,1991年,东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及西部的27.7%,而可支配收入已达47.3%。四、财政货币政策的活动余地 国家统一和经济衰退的确给德国财政带来了巨大困难,使财政政策的活动余地大大缩小。
与我们许多发展中国家、社会主义国家一样,西方国家也在调整自己,也想改革和发展,这种调整和改革的重要方面之一,是将更多的边缘和外围地区纳入西方经济的轨道。过去的低利率使美国民间资金外流,1993年美国投资人购买的海外债券达660亿美元,利率提高后引起的投机性资金回流。我国城乡居民现在面临的问题,一是没钱不能消费,二是有钱不敢消费,关键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滞后。
三是落后产能淘汰后,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成长缓慢,导致经济增长乏力。比如,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,中国出500亿美元。第三,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,将北京和天津同周边11个城市连接起来,即协同发展,基础设施、公共服务、水电管网设施、产业发展、生态建设等等都实现互联互通。现在,结构调整到了传统产业被淘汰转移,会使一部分人丧失就业岗位而利益受损。
在这次危机中,美国在发达经济体中表现突出,私人消费抬头、房地产开始复苏、制造业回流、失业率下降等都使经济向好。将产业、区域、城乡串联起来发展能产生联动效应,会带来1+12的效果。
中国经济已经出现了周期性下行,从高位向中位下行似乎是一种趋势,就像习总书记说的新常态。习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,一带一路战略指的是向西建设陆上新丝绸之路经济带,可称陆丝,向东建设海上丝绸之路,简称海丝,陆丝和海丝使中国对外开放形成了一个新视野和新战略。我国40%的中低收入阶层,除了日常消费外,一生只能干四件大事,买房子或建房子,结婚生子,子女教育,看病养老。因此,本阶段产业转型中,新兴产业的成长和扩张,必然要以一部分传统产业淘汰为代价,比如网络销售(O2O)给传统商业带来极大的冲击。
还有产业结构调整,我国制造业规模发展得过大,再继续刺激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增长,也受到国际市场和国内需求不足的强烈约束。第三,我国投资中还有许多高大上建设,跟居民特别是低收入人群福利太遥远,大广场、现代化剧院、豪华政府大楼、摩天大厦、各种现代化会议中心等,给低收入人群带来的福利是非常少的。落后产能是污染、坏的GDP,当这些坏的GDP被淘汰后,绿色的、好的GDP没上来,最后经济增长必然要下滑。从生产投资看,当传统的产业被淘汰或转移之后,新兴产业成长缓慢,传统产业改造滞后,导致经济增长率下滑。
一是沿长江经济带建设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网络体系,黄金水道建设,高效铁路体系建设,便捷公路体系建设,发达的航空体系建设,还有油气能源管网体系建设,城市交通便捷体系建设等,这些建设需要的投资是巨量的。如果试点成功并推广,经济还会增长一大块,而且这种增长是健康的。
2014年以来很多措施都是定向调控、结构性调控,例如70个城市66个城市相继取消商品房限购,9月30日房贷政策调整。我国需求结构转换已经爆出好消息,消费占GDP的比重有了微弱上升,投资的比重下降了。
但是阿根廷、委内瑞拉、巴西、俄罗斯等经济体,面对资本外流和通货膨胀,经济增长面临巨大压力。先看发达经济体,欧元区刚刚走出危机最差的时期,2015年经济增长可能稍好于2014年,但是2015年欧元区债务恶化不会明显缓解,通货紧缩将会持续,在此形势下,欧元区已经推出欧版QE,将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,在宏观政策上表现为放松。一般而言,再好的经济形势也有坏企业,再坏的经济形势也有好企业,就看怎么把握形势进行科学决策。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形势和宏观政策也分化了,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宏观调控也带来挑战。打通中国-东盟渠道,中国出200亿美元等。发达经济体之间宏观政策的收和放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是深刻的,由于美国是世界超大经济体,欧洲日本等其他发达经济体的放松带来的影响,不足于抵消美国在宏观政策上收缩给世界带来的冲击和影响。
为了推进新型城镇化,国家在北京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等省市选择62个城市(镇)于2014-2017年进行试点,然后全国推广。所以长期高投资并不能将中国带向发达的高收入国家行列,必须提高消费在GDP中的比重。
比如三中全会提出336项改革措施,四中全会提出190项改革措施,加在一块526项改革,每年分解80多项。今年2月5日,又实施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,可释放约9000亿元货币。
二是沿长江经济带培育几个城市群,下游以上海为中心的城市群,将上海与周边15个城市有机连接在一起。例如: 第一,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,解决三个一亿人问题。
过去14年中国总消费增加了5.7倍多,储蓄增加了8.2倍。上游以重庆为中心的城市群,这些城市群形成以后,会出现一个更有效的城市经济发展圈。提出产业融合发展、区域协同发展、打造长江经济带、京津冀协同发展、推进新型城镇化,都是这种创新思维。2014年第四季度央行对50个城市的两万居民问卷结果显示,81.3%居民愿意多投资多储蓄,仅有18.7%的居民倾向更多消费。
有一个问题需要思考,我国的GDP绝对不能与美国以及发达国家比,为什么?第一,在GDP中我国的投资比重过高,西方国家是消费比重高,GDP中消费比重越高与居民福利距离就越近。向西实行欧亚一体化,向东从海上打通贸易通道,将加强与拉美、非洲和欧洲的经济联系,这会给中国带来一个新天地。
(三)实施新走出去战略。打造长江经济带要解决三个问题。
一方面用于新型城镇化和三大战略部署方面的投资,一方面用于能刺激和改善消费侧方面的投资和公共服务支出。本届政府有一个最大特点,就是创新发展模式,通过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调整,叫串联式发展经济。
但是,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一般要占我国总投资的55%以上,制造业不景气,房地产不回升,总投资也难以有起色,这将直接影响今年经济增长。当前和今后,我国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投资能不能再增长,而是消费在需求结构转换中不能实现正常上升。房地产市场今年可能不会出现明显抬头倾向,一、二线城市可能趋稳,三、四线城市还会延续微弱下行,全国总体趋稳,既不会出现大幅度上升,也不会出现大幅度滑坡。压缩三公消费,把以往豪华的、奢侈的、超常规的GDP挤掉,使膨胀的消费消了肿。
比如审批权限的取消和下放、金融体制改革、财税体制改革、放开垄断部门、国企改革、户籍制度改革等,特别是各种改革试点的推进产生的示范效应,都将为经济发展释放出红利。一旦通缩,国际市场需求将进一步萎缩,对中国产品出口将形成严重约束。
总的来说,上述四大方面的因素,都会为2015年中国经济托底,把中国经济保持在预期区间。去年以来美元回流、世界大宗商品价格不断回落,对进口大宗商品价格降低成本有利。
从供给和需求指标分析,国内需求疲软,外需增长不如预期,投资在不断放缓,消费增长平缓,出口增长低于往年,工业增长已经从高位连续20个季度滑落,企业经济效益增长连续下滑,制造业PMI也连续多月下降。三是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一亿人,逐步减少大规模人口候鸟式迁移问题。